其實,上廁所是一件復雜的技術:寶寶需要意識到或講出他想要大小便了,然后憋住它走進廁所,脫下褲子,坐到馬桶或便盆上。對成人來說,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可對年幼的寶寶來說,他不得不學習許多技能。為此,在訓練寶寶如廁的同時,父母們必須知道如下5大關鍵點。
Do you know,需按生理規(guī)律把尿
寶寶所有的條件反射都在出生后30-40天間出現(xiàn)。因此,爸爸媽媽可利用一些聲音和體位的條件刺激,使寶寶建立起定時大小便的條件反射。當然,這種條件反射是要經(jīng)過較長時間的訓練才能建立起來的——
寶寶在排尿前一般會有一些反應,爸爸媽媽只要仔細觀察,就會掌握其規(guī)律。男孩要排尿時一般陰莖飽滿,比較容易發(fā)現(xiàn)。有的寶寶在排尿前有暫時的愣神兒或打顫,此時爸爸媽媽及時把尿成功率較高。
訓練把尿主要是依賴于條件反射的形成,把尿時,家人要發(fā)出“噓……噓……”的聲音作為條件信號,并要注意把尿的姿勢。如果每次把尿都有固定的位置,則更利于條件反射的形成。經(jīng)過多次反復后,當把尿的聲音信號和動作信號出現(xiàn)時,寶寶就知道該小便了。
爸爸媽媽要掌握寶寶有尿的規(guī)律,切不可頻繁地或強制性地把尿,否則易造成寶寶對把尿的反感,不利于排尿好習慣的養(yǎng)成。
Do you know,養(yǎng)成定時大便習慣
每天定時大便,能逐漸使寶寶的消化排泄功能規(guī)律化——
寶寶排大便一般多在早晨或進食后不久。多數(shù)寶寶排大便前時,家人可發(fā)出“嗯……嗯……”的聲音作為排便信號,經(jīng)過多次訓練也可形成條件反射。
一般情況下,大便次數(shù)少的寶寶,訓練較易成功;大便次數(shù)多的寶寶,不易訓練成功。
有些寶寶生性倔犟,常?!熬芙^”把屎把尿,爸爸媽媽應根據(jù)自己寶寶的具體情況進行排泄訓練,要有耐心、持之以恒,不可操之過急。
Do you know,何時開始訓練如廁
雖然在0-1歲階段,寶寶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排便意識,但還很難自覺控制自己的大小便。因此這個階段往往很多寶寶還是要借助尿不濕。有的寶寶可以主動提示爸爸媽媽自己有大小便的需求,爸爸媽媽可以讓寶寶開始練習如廁。
太早開始的訓練與太晚開始一樣糟糕。寶寶太小,如廁訓練會給他造成莫大的壓力和挫折感,甚至出現(xiàn)便秘、拒絕排便及上廁所退縮等反應;而寶寶兩歲半還在白天兜著尿不濕的話,會讓他自卑,也會令他在群體生活中成為笑柄,后者也是一種精神壓力。
那么,有哪些線索可以幫助爸媽判斷如廁訓練該開始了呢?以下幾點可供參考:
寶寶可以保持尿片干燥達兩小時以上,或在小睡時不尿;
寶寶會模仿爸媽的行為并聽得懂簡單的指令;
寶寶對他人上廁所表示出興趣;
寶寶可以走過去坐好;
寶寶可以在口頭上或行動上表達想解便的欲念;
寶寶可以將衣服拉下或拉起;
寶寶可以獨立地表達“愿意”還是“不愿意”。
近期兒保專家的研究結(jié)果顯示,絕大多數(shù)爸媽在寶寶18-24個月之間開始如廁訓練,80%的寶寶在兩歲零4個月可以完成白天的訓練,到3歲左右才能完成夜間訓練。
專家發(fā)現(xiàn)男孩在訓練時所要花費的時間超過女孩;而越早開始訓練的寶寶,其訓練期也較長。例如18個月開始訓練,到26個月時完成白天的訓練,花費8個月,而從24個月開始訓練,到第28個月也完成了,只花費4個月。這一點讓實踐過的爸媽相信:等寶寶更成熟些再開始訓練,寶寶可以學得更快,大人和寶寶所遭遇的挫折也會更少。
Do you know,如何進行如廁訓練
1.準備一個類似于玩具的如廁椅或者尿桶,尺寸方便寶寶坐穩(wěn)或站妥。
2.屬于寶寶的如廁椅應放在寶寶自己的房間里,寶寶樂意在客廳里開辟他的“游戲場”時,如廁椅也可以放到他的近處。鑒于這個年齡的寶寶有尿意的時候都會急不可待,如廁椅放置時的“就近原則”非常重要。
3.讓寶寶逐步熟悉自己的尿桶或如廁椅,經(jīng)常帶他去坐一坐,不必拉下褲子。為了讓好奇心強的寶寶對房里突然出現(xiàn)這么個“彩色玩具”不抗拒,爸媽不妨在他坐穩(wěn)后在旁邊講故事。
4.隨時詢問寶寶是否有便意或尿意,如果他點頭,就趕緊帶他去如廁椅上,將紙尿褲拿掉后坐在上面。開始解便時,不必馬上處理它,因為小寶寶對于這種從自己身體里“掉下”的東西也許會有奇怪的感覺,爸媽可當著寶寶的面清理他的如廁椅或尿桶,告訴他衛(wèi)生間才是“它們”該去的地方。
5.當白天的訓練接近完成(寶寶很少在白天尿濕褲子)時,爸媽可以讓寶寶和自己一起去上衛(wèi)生間。女孩的訓練主要由媽媽來完成,男孩的訓練由爸爸來言傳身教。鑒于男寶寶比女孩要臟亂和淘氣一些,父親應給予準確的示范,比如如何“瞄準”便桶。如果他不聽話,小寶寶的穩(wěn)定性又差,就在便桶中放一張有顏色的紙,讓他瞄準紙片撒尿。這對寶寶來講,好似一個游戲,同時也增加了他上廁所的積極性。
6.訓練寶寶自己擦干凈小屁屁。這個步驟很多爸媽都樂意為寶寶代勞,怕他們擦不干凈,也怕他們弄臟手。其實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完成,如廁訓練就不能算完整,爸媽要示范正確的擦拭方向(尤其是女孩,大便后一定要從前往后擦,以防尿路感染),幾次以后,寶寶就會了。假如怕寶寶弄臟手,督促他們便后洗手就可以。
7.要等日間訓練完成結(jié)束后再進行晚間訓練,培養(yǎng)寶寶入睡前后早起后主動如廁的習慣,如果發(fā)現(xiàn)寶寶睡前飲水太多,或情緒特別興奮、身體特別疲憊,凌晨時不妨叫起寶寶,再上一次廁所。對于大于2歲半的寶寶來說,尿床是他們的“絕對隱私”,爸媽不可四處張揚,以開玩笑的方式也不行,切記!
Do you know,“如廁訓練”男女有別
當孩子有了性別概念之后,男女寶寶的小便方式就有了很大的不同。在保育實踐中發(fā)現(xiàn),中大班的男孩有時會窺視女孩的性器官,而有的女孩則因為不愿當著男孩的面如廁,只能選擇憋尿,這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會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因此“如廁訓練”也要男女有別。爸爸的親自教育對于男寶寶掌握正確的小便方法大有幫助,而媽媽則要告訴女寶寶小便后的簡單處理方法——
對于男孩而言,模仿很重要,所以應由爸爸來言傳身教,學習如何使用廁所。鑒于男孩的淘氣個性,爸爸應給予準確的示范,教他如何“瞄準”便盆,也可以在便盆中放一張有顏色的紙,讓他瞄準紙片撒尿。對于男孩來說,有時小便就像在玩“消防員”游戲,同時也增加了他上廁所的積極性,更快地擺脫紙尿褲。有時男孩可能在大便時想要站起來撒尿,這是因為排便過程往往伴隨著撒尿,所以對這種情況而言,一開始的時候就讓孩子使用便盆可能會更容易一些。
女孩的訓練主要由媽媽來完成,她們更喜歡使用便盆,特別是有可愛動物形狀的便盆。媽媽在訓練女孩小便的同時要教給她正確的擦拭方向,尤其是在大便后,一定要從前往后擦,以防尿路感染。
當寶寶稍大些后,無論男女寶寶都需要教授排泄后的衛(wèi)生程序:排泄—擦屁股—看看確認—沖水—穿內(nèi)褲—洗手。
媽媽心得分享
璐璐媽媽:
因為預先在衛(wèi)生間里準備了固定的小孩便桶,我們就沒有給女兒買如廁椅,她常常走不到衛(wèi)生間就尿了。尿時會記得蹲下來,不會弄濕褲子,但地板變得股騷臭味。大約在她兩歲三個月的時候,我們決定重裝家里的復合地板,而且選擇了跟原來完全不一樣的地板色。我們反復對女兒講,寶寶我們換新地板了,不可以再隨地小便……說也奇怪,就從換地板的那一天起,女兒再也沒有尿在地上過,我相信散發(fā)著木頭清香的新地板,幫她完成了一次飛躍,有時,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正向的壓力和點化。
晶晶媽媽:
如果小寶寶習慣于觀察別人上廁所,那么家里來了客人他也會跟到廁所去,這會出現(xiàn)尷尬,特別是一些大大咧咧的客人沒有鎖上廁所門時。我女兒兩歲時就跟著老公的哥們?nèi)ァ蠋腿孙@然覺得萬分害羞,但我和老公并沒有因此責備女兒,因為這個時期孩子正在學著上廁所,不宜給她額外的斥責和驚嚇,我們只是提醒來做客的男性親友要鎖上廁所門;至于培養(yǎng)孩子的性別意識,應該是在如廁訓練完全完成后再開始。
龍龍媽媽:
我家的老保姆在我兒子滿1歲時就培養(yǎng)他上廁所了,她不厭其煩地提醒孩子去坐便桶,一天坐十幾次。正在我為家中尿不濕的消耗大幅減少而欣喜不已的時候,老保姆請假回鄉(xiāng)去了,她一走我兒子就開始不停地尿濕。我終于明白兒子的如廁訓練還遠沒有完成,老保姆的訓練方法是有問題的,孩子只有尿濕了以后不舒服,才會努力去感知并控制便意,這個過程是別人沒法替代的。我開始親自訓練孩子,而且,為了讓他感知尿濕后不舒服,我不再使用紙尿褲,給他改用傳統(tǒng)的尿布。這雖然使清洗量大增,但我兒子的訓練速度大大加快,大約2歲時,他連晚上也極少尿濕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