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接到多位家長反映,兒童智能手表在幫助家長省心之際,也開始出現越來越繁雜的功能,開始演變成一部兒童版手機的趨勢,繼而引發(fā)孩子過度沉迷、攀比、過度消費等系列問題。面對身心尚未成熟的兒童,如何讓兒童智能手表回歸初心,引導孩子從小平衡數字生活與真實生活?近日,記者進行了相關采訪。
家長聲音
“超級手表”像兒童手機
“我原本不打算讓她那么小就接觸電子產品,但孩子一直吵著要,說身邊的同學都有,她沒有,就沒辦法融入集體。”近日,福州市民劉慶(化名)告訴記者,無奈之下,她在孩子三年級時買了一塊兒童手表,自此這塊“超級手表”正式大踏步進入孩子的生活。
兒童手表能幫助劉慶第一時間聯系到孩子,還能及時掌握孩子的定位,實時了解孩子的心率、血氧、體溫等健康數據,這些功能都讓作為母親的她省心了不少,“有手表以后,的確聯系起來方便了不少”。
然而,在省心的同時,不少家長注意到一個奇怪的現象——這塊“超級手表”正無聲無息地嵌入孩子的生活,越來越像一部手機。除了定位、接打電話外,手表也能拍照、發(fā)朋友圈、玩游戲、收付款,下載各種應用軟件,功能十足。
問題也隨之而來。“現在孩子動不動玩手表,和大人玩手機沒什么兩樣。”劉慶說,她的孩子比較自覺,在家里手表用得不多,但是在外乘車、吃飯、散步時,孩子還是時常盯著手表里的朋友圈看個不停。有些自制力弱的孩子,更容易沉迷于發(fā)語音短信、交友聊天。
圍繞兒童智能手表的社交攀比也多了起來。部分家長反映,孩子們也會關注手表型號,使用相同品牌兒童智能手表的同學會組成一個社交小圈子,在小圈子里,大家熱衷于分享日常:誰去了哪個地方玩,又吃了什么好吃的……類似分享常常會引發(fā)孩子們的點贊和羨慕。
兒童智能手表的安全問題也引發(fā)家長關注。不久前,市民包先生的手機上突然跳出一個陌生號碼申請成為孩子手表上的監(jiān)護人,他感到十分驚訝,“如果家里老人不明就里地通過了那想想也挺可怕的。”他說,借助智能手表,家長能方便地了解孩子的信息,但同時,孩子的地理位置、圖片視頻、通話錄音等隱私也面臨著泄露的風險。
記者走訪
兒童手表功能越來越多
近日,記者來到福州的商場,對多個品牌的兒童智能手表專賣店進行了走訪。在一家品牌兒童智能手表的銷售點,記者看到多款兒童智能手表,價位在七八百元到兩千元不等,主要區(qū)別在于屏幕分辨率、內存和健康監(jiān)測功能等,但均有定位、通話等基本功能。
打開其中一款兒童智能手表,記者首先看到的是“我的形象”功能,銷售人員介紹,這種功能類似于qq秀,孩子們可以自由裝扮自己的虛擬形象,獲得積分勛章,通過日常打卡、與好友聊天、發(fā)布好友圈以及收集點贊來獲取積分,甚至可以和好友互贈紅包積分。
積分制在兒童智能手表軟件中很常見,通過將運動、打卡等事項與積分掛鉤,提高了孩子對該事項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孩子對手表的使用黏性。
在手表里,記者還發(fā)現了一些主打數學語文知識通關等自稱“知識游戲”的應用,只需簡單點擊即可下載。然而,點開游戲后,記者發(fā)現幾乎每款游戲都設有類似的金幣機制和VIP模式,通過打卡領取少量免費金幣或選擇充值購買大量金幣才能繼續(xù)游戲,還有可以享受不同權益的會員等級。
銷售人員介紹,為了方便家長監(jiān)督和引導,家長可以通過兒童智能手表手機應用端的信息后臺,關注孩子的媒介使用情況,通過禁用功能管理兒童的手表使用,例如設置上課禁用、睡眠模式、每日使用時間等。但即使如此,依舊存在被繞過或破解的可能。在某視頻平臺上,記者發(fā)現了不少免費教程,教孩子們如何利用電話手表的漏洞解除禁用模式來玩游戲。
專家建議
平衡數字生活與真實生活
數據顯示,當前我國5歲至12歲的兒童數量約為1.7億,每3個孩子中就有1人擁有智能手表,在城市中,兒童智能手表佩戴率更是超過50%。2024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顯示,兒童智能手表出貨量404萬臺,同比增長44.4%。
兒童智能手表越來越成為孩子們的“標配”,其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5月14日,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對《兒童手表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其中對電池安全、網絡沉迷防治等多方面提出具體要求,例如兒童智能手表首次開通支付功能時,應征得監(jiān)護人同意。
針對兒童智能手表使用現狀,福建師范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宋美杰曾專門做過調研。她認為,對比各個年齡段的人群,兒童實際上是技術邊緣群體,他們在技術的選擇上較為被動,成人研發(fā)的技術決定了他們生活的技術基礎。
她建議,更有主導權的成人,尤其是技術研發(fā)人員應當具備現實關懷,從有益于兒童身心健康與成長的角度考慮,設計出符合兒童成長規(guī)律的媒介產品。技術研發(fā)人員既要正視兒童追求美好童年的心理訴求,同時也要避免兒童智能手表“手機化”趨勢,保護兒童免受不良媒介信息的傷害。
此外,面向兒童的電子產品在設計、生產、銷售和運營的過程中應受到更為嚴格的審核監(jiān)管。相關部門應加大對兒童電子產品的質量抽查力度,確保產品符合相關標準和規(guī)定,消除信息泄露、涉黃涉暴、誘導消費等隱患。
數字技術正在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各行各業(yè),如何平衡數字生活與真實生活?學校和家長的正確引導至關重要。“關鍵的改變要從父母開始。”家長劉慶認為,要想孩子不被手表禁錮,家長首先要努力讓自己不被手機禁錮,否則引導只是空談。在引導孩子合理使用手表的同時,家長更要以身作則告訴孩子,“在智能手表以外,還有很多很重要的東西需要他們去關注和花時間,因為與世界親密接觸的感官體驗終究無法被缺乏厚度、深度的數字體驗所替代”。(記者 沐方婷)
責任編輯:趙睿
- 央視曝光兒童手表風險:擁有上網、支付功能 可繞開監(jiān)管2023-03-16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